nalgene采樣瓶規范采樣流程指南
更新時間:2025-09-24 點擊次數:27次
nalgene采樣瓶作為實驗室和野外采樣中常用的工具,因其優異的耐化學性、耐溫性和良好的密封性能,被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、化學分析、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樣品采集與保存。規范的采樣步驟是確保樣品代表性、防止污染、保證后續分析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。
一、采樣前的準備工作
充分的準備工作是成功采樣的基礎。采樣前需根據采樣目的和樣品類型選擇合適的nalgene采樣瓶規格和材質。例如,進行有機物分析時可選擇琥珀色玻璃瓶,而常規水樣采集可選用HDPE廣口瓶。
1.采樣瓶檢查與預處理:檢查產品及其瓶蓋是否完好無損、清潔無污染。對于有特殊要求的采樣,如痕量金屬分析,需選擇經認證的低金屬含量樣品瓶,并確保其已按規格清洗合格。必要時,產品需根據標準程序進行清洗,甚至進行預淋洗。
2.個人防護與工具準備:操作人員應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。同時,準備好采樣所需的輔助工具,如樣品標簽、記錄筆、低溫保存箱、以及進行原位參數測量所需的儀器。
二、現場采樣操作步驟
規范的現場操作是保證樣品質量的核心環節。
1.采樣點選擇與確認:到達預定采樣點位后,確認點位信息無誤。對于水體采樣,若需采集特定深度樣品,可使用專用采樣器;若采集地表水,應注意避開表面浮渣。
2.采樣瓶拿取與開啟:拿取時,應避免用手直接觸摸瓶口內部,防止引入污染。開啟瓶蓋后,瓶蓋應內面朝上放置于潔凈處或拿在手中,避免沾染環境污染物。
3.樣品采集:
①液體系列:采集水樣時,瓶口應面對水流方向。如需采集暴雨水徑流初次沖刷樣品,可使用專用的nalgene暴雨水采樣器,其浮動的球閥可在瓶子滿溢后自動隔離樣品出口,避免樣品流失和揮發性分析物損失。對于其他液體,應緩慢注入采樣瓶,避免產生氣泡和濺出,通常要求裝滿或按檢測標準留出一定頂空。
②固體樣品:采集土壤、粉末等固體樣品時,應使用潔凈的采樣鏟或藥匙將樣品裝入廣口采樣瓶中,避免過度擠壓。
4.密封與標識:樣品裝入后,立即擰緊瓶蓋,確保密封。隨后,立即在瓶身貼上預先準備好的標簽,清晰注明樣品編號、采樣地點、采樣日期和時間、采樣人、樣品類型等信息。必要時可進行二次密封或使用封口膜。
5.現場測量與記錄:根據需要測量并記錄現場參數,如水溫、pH、氣溫、天氣狀況等。所有這些信息應詳細、準確地記錄在采樣記錄表中。
三、采樣后處理與保存運輸
樣品采集后的處理直接影響其保存效果。
1.現場初步處理:對于需要低溫保存的樣品,采樣后應立即放入便攜式冷藏箱或干冰中。對光敏感的樣品,應使用琥珀色瓶或采取避光措施。
2.樣品運輸:將樣品妥善放置在樣品箱內,避免運輸過程中的劇烈震動、碰撞和倒置。確保冷藏鏈樣品全程處于要求的低溫環境。盡快將樣品運送至實驗室。
3.交接與入庫:到達實驗室后,與樣品管理員進行交接,核對樣品數量和信息。樣品應及時放入指定的冷藏柜、冷凍柜或黑暗環境中保存,直至進行分析。

四、注意事項
1.避免污染:整個采樣過程應牢固樹立無菌和無污染操作意識,所有操作應避免樣品受到來自環境、容器或操作者的污染。
2.安全操作:采集可能存在生物或化學危害的樣品時,必須遵守相關安全規定,做好個人防護。
3.質量保證:必要時采集現場空白、運輸空白等質控樣品,以監控采樣至分析全過程的質量。
遵循上述規范的nalgene采樣瓶采樣步驟,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樣品的真實性和完整性,為獲得準確、可靠的實驗數據奠定堅實基礎。